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博物馆的藏品,是隐入典籍里的技术,还是孤独的手艺传承人?其实“雪龙2”号、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等不少大家熟知的制造、设计里都有非遗的身影。作为千百年的智慧结晶,不少非遗项目,从传统角落引入现代生活,在时代肌理中,逐渐向创新性发展或创造性转化,非遗技艺也在传承中焕发“新生”。非遗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千百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等制造中,如今,我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艘双向破冰科考船“雪龙2”号,也采用了这项传统造船技术。福船的特点在于水密隔舱彼此独立,即使某一舱位破了洞,也不影响其他舱位。“雪龙2”号从船首到船尾一共隔了9道水密的舱壁,形成10个独立隔舱,能让“雪龙2”号在南北两极安全稳定地航行。在故宫、祈年殿、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处处可见榫卯影子,一榫一卯蕴藏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用流传千年的榫卯结构技艺,建造地铁站会有怎样的效果?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福坑站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拼建设,主体及内部结构均采用预制拼装技术,运用了古代榫卯结构原理,这种建造方式,不仅能把施工人数减少85%,建造速度也有所提高。从非遗剪纸工艺,到纳米剪纸技术,是否会迸发火石电光?从传统的拉花剪纸中获得灵感,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李家方及团队创造了科技创新成果——纳米剪纸,将纸张换成纳米薄膜,将半导体刻蚀工具作为“剪刀”,把结构刻得非常小,小到宽度只有头发丝儿直径的1%。纳米剪纸可以作用于芯片,应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使得其反应速度提高十倍。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普遍存在于山西祁县,是神光装置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艺。神光装置的大功率脉冲氙灯,正是靠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吹”出来的。大功率脉冲氙灯是激光聚变装置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光学部件之一,其高效可靠的性能直接关系着激光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以萌态出圈,“蓉宝”是以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的,“蓉宝”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川剧的脸谱样式,将川剧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宝”大熊猫联合文创,是非遗嵌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现。定窑是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兴于宋,“定瓷烧制技艺”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云似玉的定窑,穿越千古,正走向国际。曲阳某定窑瓷业公司,将与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联合推出一系列体育文创产品,向全世界球迷,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你还知道哪些藏在我们身边的“非遗”身影?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有神秘礼品随机发送哦~整理:李会平转自:经济参考网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