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了性药酒

将中药溶于酒中,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就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医”字古人写作“醫”,从“酉”,酉者酒也。将作为饮料的酒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配制、服用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的优点,更因为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中国的药酒品种繁多,据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程爵棠的《中国药酒秘方大全》,全书共精选民间广为流传、历代沿用至今药酒配方余首之多。

在众多的药酒中,冯了性药酒,全称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是为数不多以发明人命名的。冯了性(年—年),祖籍广东新会荷塘龙田村(今江门市蓬江区),据从龙田村保存下来的《始平族谱》记载,冯了性是该族协吾祖十世孙冯国琳之继室张氏所生,名嘉会,号了性。冯了性之父名国琳,字炳阳(年—年)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同时挂牌行医,时间日久,行医有术,附近一带,名气渐高,凭着多年行医实践,几经研究试验,创制了一种药酒,用于医治风湿跌打等病疾,取名万应药酒,初为自用,赠与街坊乡民,后发现疗效确切,前来购药者渐多,遂决心扩大经营。时藉佛山工商业兴起,发展成为名镇,冯炳阳看准这一时机,遂于明万历年间(约年)将药铺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汾宁里(现今百货大厦)扩展经营。

冯了性自幼随父母生活,生性好学,天资聪颖,一边读书延学,一边协助父亲经营店务。父母历来虔诚礼佛,冯了性深受影响,向往佛学。青年时,抱着慈怀济世的愿望,释心进一步提高万应药酒的功效,他游历了不少名山古刹,遍访名医和高僧,一度削发修行,潜心求教,在当和尚期间,方丈赐其法号为“了性”。经冯了性的潜心研究和临床观察,药酒的配方及制作工艺日臻完善。药方由二十多种药材组成,主药丁公藤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黄精、补骨脂、菟丝子、山药、白术益精滋肾,健脾去湿;辅以麻黄、桂枝、杏仁、羌活、白芷、苍术、泽泻、蚕砂祛风解表散寒,利水祛湿,通络止痛;配以牡丹皮凉血活血行瘀;牙皂祛风除痰;香附、厚朴、木香、陈皮、小茴香、枳壳利气止痛;诸药配伍,能驱风除湿,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因此在治疗风湿骨痛、手足麻木、四肢酸软、腰腿痛、跌打撞伤及积瘀肿痛,内服与外用、效果显著。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有同样的结论:君药丁公藤中的两种有效成份东莨菪素及东莨菪素-7-葡萄糖甙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踝关节的肿胀减轻,消退加快并具一定的镇痛作用。经冯了性改进提高后的药酒,药力明显提高,疗效更为确切,既可内服,又可外搽。

至冯了性主持药铺(约年)的经营后,为感谢佛门高僧的赐教,即把万应药酒改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此时,适逢“康乾”盛世,佛山古镇成为珠三角的商贸中心,人口日增,以手工艺为主的产业,如陶瓷、纺织、铸造、五金、武术、粤剧、醒狮、杂耍等行业的人员,均接触重器、利器、沸水、烈火,压伤、劳伤、扭伤,跌伤等常有发生,这就为“冯了性药酒”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加上药酒确有疗效,价格低廉,很适合广大劳苦大众使用。在经营策划上也有独到的一面,用很特别的“识就冯了性,唔识就误了命”,作广告词,迅速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此广告词不但正面宣传了冯了性药酒,而且提醒使用者不要滥用和暴饮,体现了高尚的医德和诚信的经营理念。自此,“冯了性药酒”越做越大,成了当时妇孺皆知的成药。冯了性本人及“冯了性药铺”也因有此以冯了性命名的药酒及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而扬名天下。该广告词一直流传至今。

冯氏家族随着药酒的成名,家族人口也日渐增多,成了佛山镇的名门望族,主要聚居于隔塘大街(现门牌为隔塘大街9-17号),门楼上有一对联:上联是“卜居凤地”,下联是“启宅龙田”。后人传是冯了性所题。对联世代相传,对应了祖籍是新会荷塘龙田村的史实。年冯了性病故于佛山,享年65岁,去世后,棺木运回故乡安葬,坟墓至今尚在。

至清道光年间,“冯了性药铺”实行医、药一体,发展到鼎盛时期,产品销路日渐广阔,风行全国,以华中、华北、华东、湖南、江西、四川、一带最为受用。药铺除了生产“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外,还生产其它跌打药品,在当时被称为“药王”。随着家族的扩大,一些冯氏后人各藉祖铺老号的品牌,先后到河北、江西、河南、湖南、江苏、上海、浙江、成都、香港等地自立门户,设厂生产和销售。由于均使用“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名称和配方,为当地人解除病疾苦痛,得到老百姓的赞誉。这样,冯了性的名字及其风湿跌打药酒,在中华大地得以扬名,深入人心。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生产“冯了性药酒”的药厂超过15家,只是因为因应各地的天气及习惯,处方及工艺稍有差异。

据《验方新编》载:“有人瘫痪,四肢不能转动,百药无效,后服冯了性药酒一钱,浑身出汗,上吐下泻,半日后稍能举动,继续用冯了性药酒调理,霍然痊愈,神验非常。”当时的冯了性药铺还被称为“佛山药王”,据说是林则徐为店铺亲笔题写的,以褒扬冯了性药铺为将士送医送药的义举。

随着时代的变迁,矿产业、渔业、建筑业的发展,跌打风湿病患者越来越多。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正好解决了生产工人、渔民既想喝酒、又能治病、防病的需要。所以尽管中国近代战乱不断,冯了性家族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十分艰辛,但仍然呈发展的势头。随着粤汉铁路通车,佛山地理优越条件逐渐被广州取代。冯氏后人也抓住时机,于年,在广州归德门内小市街开设分店(后迁往解放中路)。当时产品还远销美洲和东南亚各国,单佛山老号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每年出口的生意额达20万两白银。正宗老铺在佛山镇内数百年,一直世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店铺被毁,经营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即获生机。建国后,该药酒在其后代冯翰的经营下重新获得发展,至年参加了合营,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在国家的扶持下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和改善工艺,生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后,生产量更是逐年增加,年、年两度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年成为首家中药保护品种。

受“文革”影响,年起“冯了性药酒”改名为“丁公藤风湿跌打药酒”,以跌打酒成分中的君药丁公藤来命名,并上了年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编制的药典。年在五年一次的《国家药典》修订中叫回了“冯了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编纂的《国家药典》第一版开始,就以佛山生产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为标准,将该品种收载其中。为了褒奖冯了性在研制该药的成就,特别保留了用“冯了性”作为该药品的名字。目前,国内有此殊荣者,全国不超过十个。时至二年,一直保留正宗生产该产品的佛山市制药一厂(前身为联合制药厂)在企业改制中同时更名,取其名气,恢复“冯了性药铺”老号,定名为“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重新注册“冯了性”牌商标,以“冯了性”的初心之志,兼济天下苍生!

(声明:壶觞斟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3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