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草,大味道北京街通草文化节进校园,

想把可爱的通草盆栽带回家?

想学习通草画的制作工艺?

想了解画中蕴藏的广府文化?

一次过满足你三个愿望,

尽在北京街通草文化节!

通草小百科

相信大家对通草都不太熟悉,小e先介绍一下。这种可爱的植物学名叫通脱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它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做工艺品。而我们通草画的原料,就是经过这些通脱木加工而成。

从12月22日-12月29日,北京街道办事处、广中路小学、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街通草文化节,希望通过这次的文化节让更多的街坊朋友了解到通草画这样传统工艺,并借小小的通草来展现广府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北京街通草文化节是由街道主导、北京街都府社区、街文化站、学校、协会、博物馆多方共建特色文化建设的文化活动之一,旨在打造文化精品社区,增强文化自信。

“髓:幻变之美”通草纸剖削展示

广中路小学一直致力在通草水彩画的传承上,经过九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家对于通草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对于“通草纸是怎样来的”可能都不太了解,更不要说在现场看通草纸的制作过程。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通草纸的珍贵之处,在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有幸邀请到贵州通草纸剖削技艺传人——王玉龙师傅,于12月22日-34日下举办“髓幻变之美——通草纸剖削展示”活动。

22日下午,来自广中路小学的师生们就在北京街都府社区的通草学堂抢先上了一堂课,由通草纸制作传承人王玉龙向师生们展示精湛娴熟的切通草片技巧。

同学们反应热烈,抢着上台试试身手。亲自上阵的杨同学在体验后和大家分享感受:“很累,没有想象中容易。”

别看师傅做起来轻轻松松,但其实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该活动分为学生专场、老师专场、家长和社区人士专场。王玉龙师傅以一双灵巧的双手、娴熟的刀工,在通草学堂博物馆上演了一场精美的幻变,使通脱木的茎髓变成了神奇的“通草纸”,让现场的观众都惊叹不已,由衷地为传统手工艺人的高超技术喝彩!正如王师傅所说的:

专注于心,持之以恒,方得技巧。

青山绿水广府情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青山绿水广府情”,学校邀请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宣教部主任何晓光和广州大学艺术教育的老师周子钰,他们用风趣幽默的故事为孩子们介绍通草画的发展历史和画中蕴藏的民俗风情。

各个班级的孩子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把一部分通草画的民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卖花……”、“新鲜的青菜……”、“上好的月饼……”叫卖声此起彼伏,广中路小学的操场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广府老街。

在本次通草文化节上,学校首次尝试将通草画画片交给学生和家长,再由他们自行想办法呈现画中的广府文化场景,从道具、服装的租赁,都由家长和学生完成,希望通过与画中的人物对话,再现优秀的广府文化。

小通草大味道

除了专题讲座和民俗风情展示,这次活动还在通草学堂博物馆展出了由老师和志愿辅导员所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草画作,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广府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除此以外,学校更将这12幅精心创作的24字核心价值观的通草画作变成明信片,让参加活动的来宾、学生和家长也将通草画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带回家。

在通草学堂里,摆满了广中路小学通草兴趣班同学们的得意之作。当中有不少用通草片制作而成的工艺品,也有很多充满广府气息的通草画。以下这两幅就把南越王宫花园遗址和药洲遗址画在通草之上。学堂所在的都府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藏着不少的历史文化古迹。学员们也把自己生活的社区画在通草片上,别有一番风味。

培养新通草寻访民间种植高手

这次的北京街通草文化节,还设置了“寻访民间种植高手”的活动环节,让街坊们把可爱的通草领养带回家,把通草画教育延伸至生物学这个领域,让孩子了解我们广州的气候变化。

广中路小学致力于通草水彩画的传承,更专注于对优秀的广府文化的传承,使孩子们在广府文化的浸润下,锻炼其能力,提升其文化自信!

通讯员供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6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