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丁公藤 >> 丁公藤药材 >>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属菊科植物,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公元~年)的《名医别录》。因其根叶可作牛的饲料,习称之为“牛菜”。由于牛力大,对其果实人们就含蓄地称为“大力子”。牛蒡子的药用价值有很多,今天就跟典典一起来了解一下!

因其果实难看,且多刺钩,易附在人的衣服上,令人生厌,故又称“恶实”。又由于果实多刺钩,老鼠碰了它常钩粘在身上难以摆脱,所以又名“鼠粘子”和“鼠见愁”。

牛蒡根叶有去风热、消肿毒之功,外用捣敷或熬膏涂贴,治疗痈疽疮疥,颇有效验。《药性论》中早有记载:“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用此法治肿毒,日本《成西隐士显秘录》中有一段记实:“昔岛原侯侍臣名佐久间文次者,家有仆某,一旦手指肿,听之,渐及腕,且痛甚。佐久间见之大惊,立命藩医治,藩医断之为脱疽,治之无寸效。仆偶奉主命赴某家,某家有老妪,见之手指肿,甚悯之,语之曰,生牛蒡叶捣烂,加食盐米糊和贴患处,数日即愈也。仆喜甚,归邸后,随购牛蒡叶,如妪言试之,无何,痛渐减,肿亦消,三日而痊愈。”

牛蒡的功用是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历代临床均以之治疗斑疹之疾和咽喉诸证。如《本草经疏》称之“治瘾疹痘疮,尤获奇效”,张山雷还在《本草正义》中誉之“最为麻疹之专药”。张氏解释为:“其所以能泄散风热,透达斑疹,起发痘疮者,因其实满体芒刺,如栗如芡,而其子又两端尖锐,故能宣泄四达,通行经络,此亦物理自然之性质。”这种解说是中医常用的比类取象法。借其治疹之功,近人还用于猩红热的预防,收到了满意效果。因为猩红热的表现为出疹,先见于上半身,然后迅速扩张至四肢,皮疹鲜红,细小密集,并伴有咽痛,咽峡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这些症候正是牛蒡子的适应症。

饮片

牛蒡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同药材。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用时捣碎。本品形如牛蒡子,色泽加深,略鼓起。微有香气。水分同药材,不得过7.0%。(总灰分)同药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6~12g。置通风干燥处。

回复关键字获取往期文章:

一枝黄花

丁公藤

丁香

人工牛黄

人参

八角茴香

人参叶

儿茶

九里香

九香虫

刀豆

三七

三白草

三棱

三颗针

干姜

炮姜

干漆

土木香

土贝母

土荆皮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叶紫珠

大血藤

大豆黄卷

大皂角

大青叶

大青盐

大枣

大黄

大蒜

大蓟

大蓟炭

大腹皮

山麦冬

山豆根

山茱萸

山药

山柰

山香圆叶

山银花

山楂

山楂叶

山慈菇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金子

川木香

传射干

广枣

广金钱草

广藿香

女贞子

小叶莲

小驳骨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蓟

飞扬草

马齿笕

马勃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王不留行

天山雪莲

天仙子

天仙藤

天冬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天麻

天然冰片

云芝

木瓜

木芙蓉叶

木香

木贼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憋子

五加皮

五味子

太子参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松

牛黄

牛蒡子

典典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
白癜风能治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1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