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地名故事一座庄园与一座村庄岱戴庄

白癜风能遗传吗 http://m.39.net/disease/a_6192225.html

谷歌地图看岱(戴)庄的风水格局

岱庄,是一座小村庄的名字,坐落在枞阳官桥镇的官山村。村庄原名戴庄,在新中国几次简化汉字的运动中,被人们以讹传讹地以“岱”易“戴”,字音相同而意差千里了。或源于村庄的东边连城山之余脉延伸,有岱(戴)家岭,故也称岱(戴)家岭庄。关于岱(戴)庄的来历,在民间却有着充满神奇色彩的传闻。

一座村庄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发展史。追溯岱(戴)庄的前世今生,不得不提在这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数百年的望门巨族--连城张氏。

《连城张氏宗谱》阐述地望“连城张氏”起源

据《连城张氏宗谱》载,连城张氏迁枞阳(桐城)始祖,姓梅讳继祖,明初迁岱(戴)冲保二甲马鞍山下。明季都御史方大任为连城张氏《思山公始修谱序》中云:“其祖自梅继祖公,当元末播迁,由宣及婺,后乃卜于桐之戴冲而定居焉。子琳公婚于张,因朋张姓,盖明永乐年间也。”琳公生五子,始朋姓张。其中次子,曰子容公,携侄儿秉达公、秉道公,迁至枞阳镇之西的连城山下,依山而居,始称连城张氏。

自清康熙以后,连城张氏族众裔繁,渐成枞阳(桐城)大姓。坊间曾有民谚:“第一连城张,第二黄华方。”可见张氏人丁之盛,甲冠一方。由于人口渐多,族人开始不断向连城山周边播散,择地迁居,分立房头,形成支系。如九世祖严溪公携子孔纲公、孔纪公,迁居于连城山之北麓。

戴庄创建人张孔纪摹本画像

其中,十世祖孔纪公即为创建岱(戴)庄始迁祖。

孔纪公(-),字克修,谱名赤崖。清国子监生。授州同知。因世代亦官亦商,多有田产山地,家道殷实,富可敌国。公有冰壑玉壶之德行,时怀慈悲厚德之心,常行仗义疏财之举,名震乡里而备受邑人敬仰,世称“侯爷”。虽地方史志多有公之传记,但其在清康熙年间,以“龙、虎、戴、金、玉”为字号,在连城、岱(戴)冲、官山等地,分别建有五座同等规模的庄园,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

据张氏族人雨林先生回忆,当年戴庄如同图示规模与格局

时过境迁,如今五座庄园老建筑,都已不复存在,仅存村庄与地名。相传,五座庄园中,戴庄,是孔纪公生前唯一居住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连城张氏人丁最为繁盛,累世簪缨者最多的庄园之一。庄园地处岱(戴)岭之西,倚小炮山、公堂山下,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约15亩),房屋数百间,能容纳七八十户人家。整体布局,呈“回”字方正之形,气势恢宏,甚是壮观。建筑内为砖木穿枋结构,外围墙以黄土夯筑,墙厚约一米。从第一进大门楼进入,左边设有公屋磨房,用于放置农具、碾米等农事活动。由二门沿中轴线往后,分别是前厅公堂,为家族聚议大事之所,公堂两侧,置私塾(学屋)与藏书,供至圣先师孔子像,为家族子弟读书之处;公堂有门中开,直达三进,为族人住房横隔一排;穿过住房通道,便入四进,为祖堂,也叫大堂心,供列祖之牌位,以及十世祖孔纪公官服坐像。祖堂除了是族人祭祖的场所,还具备为族中老人去世收殓的功能,有专设偏门进出。另置室供奉观音大士像;最后第五进,也为族人住房,兼庄园后围墙。每进前后之间,皆有天井分隔,前一进天井内,从左往右依次种有桂花树、石楠(避火树)、木瓜树、梅花树。

在五进主屋两侧,纵向平行,分别并列两排住房,层层围拢,环环紧扣,纵横有序,疏密有度,如棋盘分列。故坊间常说此庄园乃“大棋盘套小棋盘。”庄园内每进之间,有回形廊檐相连,通道相接,出入其间,如进迷宫。庄园不设后门,除大门外,有三道耳门。更有令人颇感惊奇之处,是庄园大门楼并不在整体建筑的中轴线上,而是偏于中线之左,而且,大门正向西南。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学上,西南为坤位,此方位并不宜大门朝向,事实是因为庄园左边紧挨青龙嘴,为了不破坏整体风水布局,只得移门向而不挪屋基,故大门楼就偏而弃正。可见当初设计者有意为之,也算是煞费苦心之举。

戴庄遗址上石料构件

戴庄遗址上残存唯一的围墙墙体(今已毁)

戴庄大门楼遗址

戴庄周边多古树,皆粗有合围,枝繁叶茂,郁郁葱茏。庄园门前有两口人工开挖的半月塘,筑埂分离,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上塘可供庄园防火消防之需,以及庄户日常用水,下塘可灌溉庄田。沿塘埂种有各类果木,能赏四季之花,可尝四时之果。这水塘除了实用功能,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所谓“藏风得水”之象。庄园正前方视野开阔,可远眺青山隐隐如黛。官山、查岭、黑凹里诸山,横亘绵延起伏,如笔架之形。近望有狮子山、白鹿山左右相峙,对庄园形成拱卫之状,使得戴庄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风水格局。

素有“忠孝仁义,诗书传家”之称的连城张氏,所居戴庄一族更是人丁兴旺,瓜瓞绵绵,能贤名流,层出不穷。《桐城县志》《枞阳县志》《桐城耆旧传》等地方史料记载的连城张氏名人,诸如张期僎、张期凤、张尹、张赟、张鹄、张孔纲、张孔纪、张孔印、张敏求、张水容、张渡、张楫、张兰、张燕卿等,多出于此支系。因得家风教化,他们或功名及第,入朝为官;或以孝道立世,成为典范;或仁义乡里,垂裕后昆;或心怀家国,纯笃慎行。

庄前古树

钟灵毓秀戴庄园,百年沧海已桑田。两百多年来,戴庄的张氏族人,聚居于斯,因先祖“侯爷”之威望,曾有庄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家族荣耀。随着岁月变迁,这一切已成往事。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沧桑的戴庄园古建筑,在几次火红的运动中,连续遭到了毁灭性地破坏,至八十年代初,这座先祖留下的祖业庄园,几乎已拆除殆尽,片瓦不留。据张氏族人回忆,当年,庄园里的藏书,被人为纵火焚烧了几天几夜。随书一同焚烧的,还有十世祖孔纪公仅存的一张镶金边画像。

戴庄的庄园虽已毁,但戴庄以一座村庄与“岱庄”之名,在新时代的和谐社会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覆盖在庄园的原址上,并不断向周边扩展。唯有庄前两塘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站在庄园遗址上,望着古树遒劲的枝干,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发,仿佛能想象岱(戴)庄曾经的辉煌。

作者与岱(戴)庄85岁老奶奶聊天:老人家说,她年轻时是坐着花轿嫁到岱(戴)庄的,亲历了戴庄被毁过程,但老人似乎不愿多提。老奶奶思维清晰,会唱山歌,现场念了一段顺口溜:“要美女,到何玉庄;要银钱,到张家湾;要柴烧;到官山;要米粮,到小李庄!”寥寥数语,道尽此地风情。

作者在孔纲公故居遗址的大门楼下:遗址在岱(戴)庄附近张胡庄,乃九世祖严溪公长子、十世孔纪公长兄孔纲公故居。此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早期,目前尚存两进门楼及后进供堂,皆残垣断壁,摇摇欲坠。

》》》延伸阅读1.张孔纲,九世祖严溪公长子。

公字克维,号松斋。少肄业国子监,为徐大司成元文所激赏。尝随其父暮行山中,有虎突至,纲恐伤父,以身先当之,虎窜去。母病笃,访医不遇,号泣路侧,遇异人指示一草曰:服此立愈。问之则丁姓也,言讫不见。归以疗母,疾果如其言。至今,人名其草,为“丁公藤”云。

乾隆丙寅年,勅旌孝子。著有《善报录》风劝乡里,人多化之。卒年九十。叔子均,字继皋,号豹峰。年十二入家塾,其师严,每键户,不令出。一日从墙下贯中逸去,时雷雨晦暝,家人徬徨,莫知所之。日暮至,盖闻母病,从医肆中携药饵归。尝除夕有盗匿室中,家人执之,均见而泫然,予以酒食赠。贸易资劝,戒遣去。其人卒改行为善类。纯笃之行,绰有父风。(摘自《桐城县志》)

2.张孔纪,九世祖严溪公次子,戴庄创建人,始迁祖。

公字克修。国子监生。考授州同。幼失母语,及辄陨涕,事继母如所生。性谦约,见义勇为。增修连城湖堤,伐石和沙,路以益固。于焦岭沿山沟、羹脍塞,诸孔道中,创石亭十余所。又于乌金渡,小缸窑诸通津,施舟渡以利往来。周恤三党。或助之金,以买祭产。或资之读,以掇科名。卒年九十。(摘自《桐城县志》)

3.张燕卿(-),字梦阅。

民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实业家。连城张氏十八世,岱庄人。六岁丧父,由兄长梦兰公培养资助其完成学业。毕业于上海大学,曾历任庐江县,立煌县(今金寨县)县长。抗战胜利后,辞官回家兴学,创办枞阳县第一所中学"四毅中学",即现在枞阳一中的前身,新校区内有碑记,年-年任第一任校长。同时期创办“人和油坊”,即枞阳红旗油厂的前身,解放前每年寒冬腊月,在枞阳上码头施粥于饥民,称誉乡里。

4.何谓“朋姓”?

连城张氏宗谱》载,始祖本姓梅,二世祖琳公有五子,“始朋姓张”,朋,许慎《说文解字》释即“凤”字。朋、凤,篆书字形相似。凤飞,群鸟相从,引申意为“朋党”。《晋书·地理志》:“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朋”为古时户籍编制,约二十四家,其规模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生产队。考明初户籍制度:“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见《明史》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以此推论,所谓“朋姓”,当是规避当时“禁数姓合户附籍”而不得已的改姓。(摘自枞阳家谱馆馆长陈靖先生《连城张氏宗谱述略》一文)

5.是住是分?

相传,张氏十世祖孔纪公,以“龙、虎、戴、金、玉”为字号,在兴建规模宏大的五座庄园时,要求同一天择吉时上梁。作为主人,孔纪公为了在上梁时,能亲到现场,骑一匹毛色枣红的高头大马,轮番巡视屋场。由于不断往返于连城、岱冲、官山三地五场,疲于应付,竟然累到枣红马。

另传,有人在上梁“护龙”时,说了一句:“龙虎金玉戴,留给子孙卖!”

话说传孔纪公那里,公竟捋须一笑道:“此话不对,当说龙虎戴玉金,留给子孙分!”

再传到夫人那里,夫人更觉不妥,其言道:“龙虎戴金玉,留给子孙住!”

曾经家大业大的张氏家族,后人分居五座庄园里,最终或卖或分或住,皆已是过眼烟云了。随着时代变迁,张氏后人播迁全国各地,五座庄园的遗址上,徒留一地故事。(连城张氏族人雨林先生口述)

作者:章宝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j/3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