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57693.html
北京城里有名的地界儿不少,有些像什刹海、前门大街之类已经出名了上百年,至今热闹不减;也有些曾经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集市,历经多年变迁褪去了繁华,成为普普通通的一条街道。
对于后一种情况,有一个地方一直令芝麻君好奇,尽管旧貌难存,但从其名字就能猜到这里过去一定聚集了不少好玩儿、好看的东西。
花市大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地儿。
京师绢花出花市
花市大街位于崇文门外,全长约多米。
在元朝时,这一带曾是元大都城东南一个风光秀丽、水草丰茂的游览区,是个盛夏消暑的好去处。
到了明代永乐年间,这里因供奉着从江南漕运过来的“神木”而得名神木厂。年明灭亡,清朝建立,原神木厂大街改名为“花市大街”。顾名思义,这里曾是老北京卖花的地方。
北京民间有句俗话:“逢三土地庙,逢四花市集”。不同于我们现在知道的“花市”,它销售的都是假花。不过这些假花都制作精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燕京岁时记》记载:
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绢花,即“头饰花”,早在唐代它就是妇女头上的重要饰品。据说,戴绢花始于杨贵妃。杨贵妃左鬓角上有一颗小痣,为了遮掩,她常用鲜花簪在鬓角。到了冬天,鲜花凋谢,宫女们便发明了用绫、绸来制作假花的方法。
杨贵妃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宋金时期,金人南侵攻占燕山府,而后迁都至此改称“燕京”,许多为宫廷制作头饰花的艺人也由此来到了北京。
到了明末清初,头饰花从宫廷走进民间,平民女子也流行起在头上戴花,或在胸前佩花。
渐渐地,绢花开始在全国范围流行,北京更是成了制作绢花的中心,当时还有“全国绢花出京师,京师绢花出花市”之说,因此绢花也被称为“京花儿”。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花市产的“京花儿”还拿过金奖。
“葡萄常”
清朝雍正年以后,花市成了京城四大庙市之一,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纷纷赶来趸货,大街小巷处处是花,因此有“百户千家花如锦,不似春时也醉人”的诗句,赞美这一带的繁荣景象。
随着手工业的日渐发达,花市的玉器、料器行异军突起。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整个花市大街做料器的代表——“葡萄常”。
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葡萄常家的字号叫“天仪常”,制作料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该家族是蒙古族纽古禄氏,因与满清皇帝联姻,随清入关,居住在崇文门附近。后来家境衰落,到光绪年间卖掉祖屋,流落到花市一带。为了生存,他们学会了制作工艺摆件的手艺,其中以葡萄最为见长。
“葡萄常”的鼻祖叫韩其哈日布,当时针对用泥陶制作葡萄球不透明、肉质感差的缺陷,改用玻璃进行制作,把玻璃料烧化,然后用吹管吹成一颗颗葡萄珠,退火后再把它们连结成串,最后配上枝叶,喷上白霜制作而成。
据说在年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
当时天气已经转凉,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十分惊讶,随即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便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日布及其妻所做。
韩其哈日布及其妻子
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日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日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
“花儿金”
除了“葡萄常”,花市大街的“花儿金”也是出了名的好手艺。《旧都文物略》记载:“光绪间有金姓者制纸质盆花及瓶花精巧无匹,人呼为花儿金,至今此业尚无出金姓右者。”
“花儿金”的创始人叫金桂,是在册旗人。与“葡萄常”不同的是,金家吃着朝廷俸禄,衣食无忧,做“花儿”纯粹是图个乐子。时间一长,开始深入钻研,精雕细琢,渐渐有了“花儿金”的名声。
“花儿金”发展到第四代金玉林的时候,手艺达到一个新高度。年轻时期的金玉林当过皇家禁卫军的骑兵,文化程度虽然不高,悟性却是极强,记忆力超群,做出来的文竹、“十丈珠帘”菊花,都是前代艺人做不了的。
金玉林还有两手绝活儿:一个是在花朵上加露珠,据说是用水银做的,非常逼真;另一个是俏色染活儿,绫罗绸缎染10次都是一个色儿,而且任凭日晒雨淋都不掉色。
解放以后,每年十月一日国庆节,都有金玉林设计的大型花车。他的作品海棠、玫瑰、月季、水仙、棉花、菊花等曾刊登在十多种国内外杂志和画报的封面上。遗憾的是,如今这两个绝活儿都已失传。
“花儿金”第五代传人金铁铃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值得一提的是,“花儿金”与“葡萄常”两家的关系非常好,金玉林的孩子们管常在女儿常桂禄叫姑姑,两家算是世交。
今日花市街
近几年,北京的工美行业经营不太景气,当初名噪一时的绢花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聚集了大量手工艺人的花市大街渐渐隐去了当时的角色,归于平常。
北晚新视觉供图
北晚新视觉供图
如今,人们只有在一些庙会或是专门的博物馆才能看到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
北晚新视觉供图
因花得名,因市而红火的花市大街,给老北京城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精彩推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支付稿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