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年6月9-10日
拍卖时间丨年6月11-12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
网拍客服:
清代中叶大量出口海外的外销画,是当时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习俗的依据,如今这些画作相隔两百余年,又成为了现代人跨越时光窥探传统中国社会的媒介。近年来,随着外销画的大量回流,改变了许多过去沿袭深久的历史观念,比如说,《陶冶生产图》使我们能形象地了解清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史贝霖(Spoilum)的油画肖像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近代油画起源的反思。乾隆《海幢寺组图》,让海幢寺这座清代曾经闻名寰宇的岭南丛林旧貌得以重见于世人面前。本次春拍,我们精选数件稀见、有趣,且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外销画作品,来向广大藏友们展示。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中期广州街市风情水彩画
纸本
34×26cm
本品与另一件绘画广州钟表店(编号)的外销水彩画是清中期广州外销画中反映广州商铺风情组图的其中之一。该组图描绘细致写实,从店铺装潢陈设,到人物衣冠举动,以及贩售的各类商品,几乎无一虚设,而全部都是有根有据,透露着极其丰富有关清代中叶广州商业市场信息,极具学术和欣赏价值。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中期广州钟表店水彩画
纸本
34×26cm
这套清代广州各行业风情的外销画,鲜少见于馆藏和拍卖会,如今暂知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EssexMuseum)收藏此类作品最全,均定年代为年,其内容皆以商铺为中心,描绘不同店铺的内部情况,包括锡器店、金箔店、成衣店、顾绣戏服店、绫罗绸缎店、打包店、灯笼店、钟表店、神佛造像店、茶叶店、裁衣店、药店店、瓷器店、斑竹家具店、西式家具店等等。而唯独反映广州街市的内容阙如。《广州街市风情水彩画》局部图画中烧鹅烧肉吊卖和斩件零沽的方式,与今天无异本品(编号)生动描绘了清代中叶广州菜市场售卖肉菜的情况。与上述PEM所藏不同,时隔几近两百年,许多行业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非常陌生,但本品所描绘的肉菜贩售情形,让如今广州人看见,想必都大感熟悉,均能一一指认。像是铺前罗致的蔬菜,几乎仍能在今天的街市看到。旁边烧鹅烧肉吊卖和斩件零沽的方式,也与今天无异。人物身后的沙煲罂铛,都是当年广东民间日用石湾窑的出品。特别是一排排吊挂红色条状物,广州人一看便能认出是广东地道特色肉制品——腊肠。一副画作,承载信息量之大,不仅瞬间将广州人的生活方式连接到两百年前,而且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本品尚未见有同类作品出版著录及相关研究提及,本身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及趣味性、话题性,运用得宜,不仅有裨益于学术研究,亦可带来良好的社会反响。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海山仙馆水彩画
纸本
20×22cm
清代海外贸易为广州十三行行商带来巨大财富,嘉庆年间,各大行商纷纷在广州郊外开馆列第,嘉道年间伍家、潘家的私人园林是来华西洋人游踪必至之地,也是外销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十九世纪,行商潘家的远亲潘仕成以经营盐业发家。与他的祖先一样,潘仕成同样醉心风雅,不惜大掷金钱,在广州西关泮塘大规模开辟园林,名为海山仙馆。亭台楼阁之多,气象之大,屡见记载,几番入画。如今虽然几乎片瓦无存,但仍享有岭南第一名园之美誉,为众多文史爱好者及研究者津津乐道。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建筑学家莫伯治就曾尝试恢复海山仙馆的“贮蕴楼”景观,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则不断尝试根据影相和文字记载复原海山仙馆的全貌。但有关海山仙馆的影相资料传世稀少,引用最多的主要是清代著名画家夏銮的《海山仙馆图》,以及法国人于勒·埃及尔于年拍摄的一组海山仙馆亭台楼阁的照片。此外,香港艺术馆年出版的《珠江十九世纪风貌》载录一幅庭呱(关联昌)创作的水彩画,题名“广州泮塘之清华池馆”,由于画作中的园林建筑处于大树掩映之中,故难以辨认,过去经常被认为是河南潘家和伍家的园第,直至近年才有学者提出质疑,推断画中内容应为海山仙馆的一部分。晚清海山仙馆影照本品与上述庭呱作品取景方位一致,但绘制更加精美,建筑物上的装饰和楼台结构等细节也远为丰富,尤其是少了大树遮挡,让人得以窥探建筑全貌,不像上述作品故意用大片植物遮挡画面以节省绘画的时间,包括湖水沿岸的围栏也用植物简化处理。根据夏銮的《海山仙馆图》以及年拍摄的海山仙馆亭台楼阁的照片,可知本品图中所宏伟的水榭,便是清人俞洵庆《荷廊笔记》记载的“大堂”,是海山仙馆的主楼,楼旁的鸟笼与照片一致,而鸟笼正是海山仙馆园林中标志性的陈设。细看主楼和回廊的建筑细节,皆比上述庭呱作品更符合年照片中的真实场景。乃看图中湖岸的围栏,镶满石湾琉璃窗花,围上摆满各色盆栽,仆人二三正在精心打理,园内草木分布得宜,道路修整,风景清旷,无不写实地反映了海山仙馆全盛时期的风貌。甚至我们推测本品应当更接近庭呱的原作。此画传为庭呱所绘
经常被各种研究引用,或误当成伍家花园场景
上述庭呱作品作为海山仙馆少数无几的传世图像资料之一,已时常得到引用提及,而本品的出现无疑将对人们了解这座岭南第一名园带来全新的认识,其中连光影照片都最无可替代的价值是——本品为世人写实地描绘了一幅全盛时期彩色的海上仙馆!lot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中期虎门形势图通草画
纸本
19×12cm
图中由左至右为下横档、大角炮台、威远炮台,远处居中的是老虎山。
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中期十三行通草画
纸本
19×12cm
从左至右分别为法国、英国、荷兰商馆,展现了乾隆年间广州十三行洋行附近的场景。
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中期黄埔港通草画
纸本
19×12cm
黄埔港是清代海舶出入广州的外港停泊地,而屹立在黄埔港如今的琶洲塔,则是船员水手们辨认已身处广州的标志。清代外销艺术品中有许多以风光为题材的图案,本次春拍的这件五彩花口盘(编号)即是其中一品。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康熙五彩山水楼阁图花口盘
D:39cm
lot
广东崇正春拍拍品
清潘有度肖像写真
油画
59.5×49.5cm
位于油画右下角的签名
清代中叶由海外贸易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因缺乏文字记载而长期被历史遗忘。直至近数十年相关研究推进和海外中国文物不断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