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里有辣椒报警了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平时我们点外卖或者出去吃饭,总是能遇见这样的状况——明明千叮咛万嘱咐店家千万别放葱、姜、蒜、辣椒…自己吃不了,可偏偏说了多少遍都没用,菜一端上来,还是照放不误…于是,很多人也就默默的接受了,因为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放到很多人身上可能就忍了。但话是这样说,时间长了,总会有人不想忍也不愿忍。最近在重庆,因为“在回锅肉里放了辣椒”这事,就有商家和顾客起了争执,还闹到报了警。报警人是家住外地的李女士,事发那会儿,她和家人来重庆看病,中途就找了饭馆吃饭。我们都知道,川渝地区的菜色风味基本以麻辣为主,但因为生病的原因,李女士又吃不了辣。于是她在点了一道回锅肉之后前后三次嘱咐,厨师做菜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辣椒,麻椒最好也不要放,店里也满口答应了。可等到菜一上桌,徐女士懵了。自己明明嘱咐又嘱咐不放麻和辣,端上来的菜里不仅有青椒和辣椒,麻椒也放了。当时李女士就找来了店家沟通,说希望店家重新做一份,或者退钱,不料直接被拒绝了,因为菜都上了,退是不可能退的。两伙人争论了半天谁也说不通对方,一怒之下,李女士就报了警…接到消息之后民警赶紧到现场了解情况,也有点蒙。李女士说,自己是外地人,之前也没吃过重庆这边的回锅肉,点菜的时候因为店里答应可以不放辣才放心了的。结果现在可好,答应了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不说,反倒成了自己胡搅蛮缠,菜也不给重做,钱还不给退,摆明了欺负外地人,这才越想越气报了警。而店家呢,也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你来了重庆,又点了回锅肉,又说不吃辣和麻,这不砸场子嘛。厨师也表示了:做回锅肉本来是要放豆瓣酱的,放了豆瓣酱以后是会很辣,但自己已经做出了让步了,没有放豆瓣酱,而是放了青椒和辣椒提味。“我们作为重庆人,我看起来觉得不算辣。”更让厨师觉得委屈的是:“后面她喊我拿四季豆炒,我们重庆人,没有拿四季豆炒回锅肉的,她就说我们欺负外地人。”两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还是民警调解才完事。最后是店家退了钱还赔了礼,李女士也表示自己以后点菜会多多了解,避免发生类似的误会。事情到这里,两边也算是商议着把事情解决了,但这事传到了网上,两边网友为此吵了个天翻地覆。站在李女士这边的网友认为,这事还是餐厅的错。顾客说不吃的东西,商家事先知情,过后自作主张给放了,还不给重做,现在顾客不买账了,能怪谁?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还少吗?出去点盖浇面,上来一份盖浇饭;点奶茶说了不要糖,送来了还照放不误;点外卖明明备注了“不要葱!”结果送来的时候,还是葱花多得涮都涮不掉…而站在商家这边的网友,也有自己的道理。觉得这位李女士实在“刺儿头”,到了重庆菜馆,点了一份回锅肉,却又不让放辣,这不是难为厨师是啥?点个别的菜不行?而且这可是在重庆,青椒≠辣椒,人家厨师放了不辣的青椒是为了提味的,是为了菜的风味着想,李女士却闹到报了警。懂不懂得尊重当地饮食文化啊?浪费不浪费警力啊?你点一份老婆饼只要老婆不要饼好不好呀?两方网友似乎是比当事人还要激动上许多,把事件的高度生生拔高了,连地域文化都扯上了。但看似两边是各有各的理,实际上,还是商家的问题多一些。如果你要问:李女士难道不是胡搅蛮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啥呢?先说李女士的要求是否合理。在点菜之前,李女士就三次提醒不要辣,商家答应了的。这个过程中,商家和消费者无疑达成了一个“协议”,现在商家违反了,又说这菜那么做不是味儿,消费者自然要不干了。举个例子,我去饭店点了油泼面。我说不放辣椒只要面,商家答应了,我就没什么不对;如果商家当时直接拒绝,说我们做不了,那商家也没什么不对。可要是我说“我只要油泼不要面”,那是我的问题了,这摆明了就是来砸场子的。(图源于:《水浒传》)在回锅肉这事上也是一样。李女士既没说回锅肉不要肉,商家也答应不给放辣椒,端上来又不照做,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商家或许是好心,觉得不放辣椒不好吃,或者觉得青椒不算辣,提味也是好的。可别忘了,自作主张,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像李女士,因为生病了吃不了辣,万一她吃一点辣椒起了反应呢?万一是她对辣椒过敏呢?万一她肠胃不好吃不了辣呢?这是没吃,一旦吃了,出了问题,还是商家负责。至于味道的问题,商家如果真有自己的原则,怕消费者点了以后又不满意,大可以提前说明白“这菜这么做味道有影响”…直接放别的算怎么回事?消费者花钱又不是来学习川渝菜里不把青椒当辣椒的,更何况红辣椒不是也放了。李女士发现菜里有辣椒和麻椒之后,曾和商家要求重做一盘,商家才想起来“拒绝”这个选项,这时候已经不止一次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后报警这么一闹,赶上饭点,生意肯定有影响,还退了钱,道了歉,损失还是自己承担,图啥呢?当然,确实也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各个地区的人对于辣度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才闹了这么个误会。可这也给商家们提了个醒:能做就照做,不能就拒绝。铁打的饭馆,流水的顾客。今天是李女士,明天呢?谁也不能保证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所以,不能一边挣消费者的钱一边又“我觉得”,消费者可不要你觉得。不然到头来钱没挣着是小事,要是真出了啥问题,报警都是轻的。最后,劝大家也不要开“地图炮”,上升到本地人外地人谁欺负了谁上面。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互相多一点真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给警察叔叔添麻烦的事情还是少干吧。而那些一言不合就觉得别人“巨婴”“刺儿头”“事儿多”“不可理喻的”,也不必出言辱骂、人身攻击,我们都可能是商家,也都可能是消费者,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同样的事儿了:嘘,千万别吱声…-END-作者:震惊叔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梨视频、看看新闻、环球时报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加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3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