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学渣乐园。
今天是年11月19日,星期二。
这两天全国各地开始普遍降温啦,你那里现在温度是多少呢?
在这种寒风瑟瑟的日子里,有什么能够比火锅更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呢?
但是喜欢吃火锅的你知道吗,火锅其实指的是以锅为器皿,以热源烧开,用水或汤来涮熟食物的一种烹饪方式,所以并不是只有麻辣火锅才叫火锅哦,潮汕的牛肉火锅、北京的涮羊肉、东北的白肉火锅、苏杭的菊花火锅等等等等,都是十分值得一试的火锅口味。
在以前,火锅还叫“古董羹”,因为食材扔进锅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古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还是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也不是普通的猪牛羊,而是山鸡、燕窝、鹿尾等珍稀食材。
01
火锅的发展史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五熟釜——魏文帝时期的鸳鸯锅)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证明的是,火锅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多年啦!
根据《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
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而在清朝,火锅涮肉寻常可见,更是已经成为了宫廷必备的冬令佳肴。
(清朝老照片:《四合院,遛鸟,火锅,盆景》)
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时,全国已经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口味,而且各具特色。
到了现在,喜欢吃火锅的中国人不仅自己衍生出了各种火锅的便携版本,还传到了日本(寿喜锅)、韩国(部队火锅)、印度(咖喱火锅)等等。
02
爱吃火锅的人
谁能拒绝火锅的魅力呢?
你我不能,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当然也不能。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不仅发明了菊花酒,还突发奇想,发明了菊花火锅,每逢菊花盛开的时候便以此宴请好友。
慈禧太后也十分钟情于菊花火锅,大概是因为慈禧一生都十分注重保养,而菊花恰好能清肺养肤,美容养颜。也因为如此,当时清朝上层官员的太太团也纷纷开始吃起了菊花火锅。
元世祖忽必烈也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军队从驻地或休息处出发),而他饥肠辘辘,非要吃羊肉,厨师情急之下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熟,并用香料、葱花等调味,忽必烈吃了之后赞不绝口,直到他做了皇帝还依旧忘不了,所以赐名这道菜为涮羊肉。
关于涮羊肉其实还有个小趣闻,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大臣对,大臣们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了御酒一杯。
到了清朝,火锅走入了家家户户,所以清朝的皇帝几乎是个个都喜欢吃火锅,而其中则以乾隆为甚。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瘾,根据乾隆四十四年(公元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档案记载,这一个月内,乾隆共享用了23种不同口味共计66次火锅。
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下江南,这期间除了省察民情,每到一地,随行的大臣还要给他备上火锅。相传,乾隆曾经在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余个,应邀品尝者达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到了现代,喜欢火锅的人就更多了。比如喜欢打牌的胡适,对故乡徽州火锅钟爱有加,在家宴请客人吃饭时,大多都是用其夫人精心烹制徽州火锅招待客人。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一篇题为《胡适先生二三事》的回忆短文中,就描写了徽州火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胡适对徽州火锅的偏爱之情。
现在你对火锅有更深的认知了嘛?
那么吃火锅的时候
你最喜欢的食材是什么呢?
留言告诉我们
点赞最高的评论可以获得逗你学月卡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