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通草画
通草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是两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档案,可以补充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之不足。
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
通草画:纪录旧时街头的南国醒狮表演
通草又名通脱木,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薄而半透明,可以用来作画,所谓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这种材质上的水彩画。
通草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通草水彩画的兴起,与当年国际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从18世纪起,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走访中国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带回本国,向亲朋好友传递美丽的东方风情。但由基本上是外销,所以这种历史风俗画在原产地广州基本上甚少有人认识。
通草画:记录旧时广州的市井风情
但是,通草画在广州的广中路小学,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该校的很多同学都擅长画通草画!!!这是真的吗???
不信?来听!!!
《韵味岭南》×广中路小学
与您分享《通草画的故事》
左至右:肥光、徐小淳、温欣瑶、叶向荣
点击声音,分享故事音频!
编剧:梁志文、叶向荣
录音:广中路小学六一班温欣瑶
制作:陈健光
左:温欣瑶右:DJ肥光
录制《通草画的故事》
《通草画的故事》
我是一张小小的通草水彩画,故乡是在中国的广州,两百多年前随着洋人飘洋过海到了欧洲在那里定居了,当地人见我有雪白如丝绸般的肌肤,帮我起了个名字叫“米纸画ricepaper”。我在欧洲受到宝贝般的呵护,原因是我身上有一些连洋人都没有见过的图案和人物、花卉,他们都稀奇着呢,用最好的画框来做我的房子,高高挂在客厅的重要位置,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则十分荣耀地将我介绍给贵宾们,听着他们惊叹之声。
通草画:记录下十三行的盛况
就这样过了两百多年,忽然有一天,我在他乡遇到了一位故土来的朋友——当时广州博物馆程存洁博士。他眯着眼睛,仔细的观看我身上的图案,翻看厚厚的资料,在历史中寻找着我的身影,以确定我海外游子的身份。
程存洁博士探寻通草画
终于,我寻回了失落已久的名字“通草水彩画”,在程博士的牵线搭桥下,我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回到故乡——广州,登上了广州博物馆的艺术殿堂。
09年盛夏里的一天,我正在博物馆的藏品柜中安稳地睡着午觉,忽然被一群孩子吱吱喳喳的声音给吵醒了。我不禁在嘀咕着:“真讨厌,哪里来的一群无知的小孩。”可是,这些小朋友的说话声很快就变成一阵赞叹之声,他们深深被我身上美美的画面所吸引。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涌现在心头,我终于被故乡的儿童所熟悉和喜爱了。就是这样,我从博物馆的藏品柜中走进了广中路小学的校园。在学校的课堂上,我尽展自身的魅力,不单征服了小朋友,连见多识广的老师和艺术家都被深深折服了。
为了让我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广中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用尽一切办法帮我寻找亲族,最后在贵州的深山里找到了散落的亲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一族又再次聚首。这次孩子们还用自己的创意使我身上的图案有了新的变化,更具时代的气息。回想当初由我看不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到现在重回广州博物馆的豪华殿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传承、传授、传播为立足点,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广州的人文风俗,带着我在省城内的博物馆、商业文化街、旅游景区都住过了个遍,每到入住时,新闻媒体的镁光灯都围绕着我闪个不停,艺术界的大咖们都向我举起了大拇指,更不用说市民群众的朋友圈了,早就被我刷爆了。让我从一小众变成大众的宝贝,关心我的人越来越多了。
年5月27日-6月5日,“小题大做——小学生与博物馆的对话之通草星期八”通草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本次展览由广中路小学承办,由同学们亲自策展,展览中每一幅精美、细致的通草画都展示了该校小画师的创意和用心。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吧,孩子们还为我添置了一个宅子,装潢的古色古香,起了个名字叫“通草学堂”。门口还贴上一对对联:通文俗解风情赏岭南精髓,草远景绘产物品广府遗珍!美美的我准备在年新春前入住啦,到时大家来坐坐喔。
广中路小学通草学堂展览馆,将于年1月12日正式揭幕。
节目预告年12月24日晚8点到9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韵味岭南》节目(《粤动经济》周末版),主持人陈健光(DJ肥光)专访广中路小学叶向荣老师、温欣瑶徐小淳同学,分享该校的特色课程通草画文化,欢迎收听。左至右:叶向荣、温欣瑶、徐小淳、陈健光
收听方式
1、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听众调频FM87.8/.9,AM,实时收听直播(深圳、珠海以及港澳地区信号较好)。
2、手机下载蜻蜓FM软件,选择“国家台”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选择对应日期(12月24日)晚上8点到9点的《粤动经济》,即可在线收听或重温。
3、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