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通草画里的广州一日,感受ldquo

随着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响应今年的主题“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让大家更好地感受什么是“我哋广式”,以本土非遗项目“通草画”作为媒介,联动本市48项非遗项目,过百件(组)展品,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小展厅举办“我哋广式——通草画广州一日”展览,展期从6月11日起直至6月28日结束。以古会今的方式让民众近距离感受最地道的“广州一日”。

那么,这次的展览有什么看头?

广州非遗君在展览海报中早已目睹古人踢毽子的风姿,以及今人煲靓汤的活力。在展览现场,我们还看到了由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美术教师、通草画绘画技艺传承人苏昕创作的通草画《老火靓汤》、临摹清代通草画《踢毽》真迹!

临摹清代通草画《踢毽》作者:苏昕、王禧雯

此次展览筹备阶段,广州非遗君就已得知通草画绘画技艺传承人苏昕及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美术教师们在紧密策划、实施主视觉中的通草画元素。

因展览是从“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出发,展览中有一部分内容展现广州人“不时不食”的原则及药食同源的理念,所以苏昕老师从广州人日常生活的煲汤养生习惯进行提炼,构思、创作出通草画《老火靓汤》:知性美女妈妈为刚参加完扒龙舟训练的儿子煲鲫鱼猪脊骨木棉花汤。妈妈正将用紫铜镬煎过的白鲫鱼放入传统瓦煲中,孩子在一旁递上已飞水的猪脊骨。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美术教师、通草画绘画技艺传承人苏昕创作:通草画《老火靓汤》

展览现场,我们看到的还有由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通草画团队教师绘制的通草画《广绣简史》系列作品中的4幅,绝对让人眼前一亮。

该套作品已由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11位作者分别是苏昕、周颖、陈雪君、苏泽恒、蔡汉龙、罗焱、李晶莹、陈夏怡、樊思敏、黄嘉慧、何韶俊。

通草画《广绣简史》系列作品(局部)作者:陈雪君

通草画《广绣简史》系列作品(局部)作者:李晶莹

精彩不止于画作之上。6月11日,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通草画团队的周颖、陈雪君、范晓勤、蔡汉龙这四位通草画达人,还在展览现场与大家一起探究“复活”通草画。亲手接触通草画,让前往体验的大小市民过了把手瘾。

现场体验通草画绘制黄宙辉摄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刘瑜梅局长、陈永亮副局长观看周颖老师绘制通草画

非遗君还看到,通草画达人们带来的通草画文创作品超级吸睛,有复古风的吊饰、现代画风的挂坠、典雅书香味的书签等等。陈雪君老师说:“这些通草画文创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在创作通草画的过程中耗时长,每个画面从起稿到上色渲染,都需要人手一步步地实现,无法大批量生产。”

我们来了解一下:通草画是什么呢?

通草画是一种兴起于19世纪的广州,既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的外销画。18-19世纪的中国或广州风土人情、市井百态和物种戏剧等漂亮的画面跃然于通草纸上,使通草画在当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广州的明信片”。

有年高龄的通草画,是怎么走进现代广州人生活中的呢?

原来,在越秀区有一群可爱的人儿,他们发现通草画描绘着年前的广州市井风情和商贸业、手工业的“第一手”记录,与孩子们平时用绘画描绘自己的生活、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的绘画风格很相像。他们通过“文化考古”实践研究对通草画绘制技艺进行复建、传承,在不断的尝试中一点一点掌握通草画的绘画技巧。

为了使广府特有的通草画重现光彩,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8年起,在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牵头带动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学校,与青少年绘画教育进行融合,重新把通草画引进课堂。

年、年,“通草画绘画技艺”被越秀区委宣传部先后评为“广府文化推广优秀项目”“广府文化推广活动表彰项目”。

年,“通草画绘画技艺”被评为“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作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也是国内首家作为非遗保护单位的教育教学单位。

年,越秀区少年宫与广州博物馆合作的通草画教育案例被广东省博物馆协会评为“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

在广州生活的你,快来打卡年前通草画里的广州一日,一起了解广式健康生活吧。

展览时间:年6月11日13:00—6月28日14:00

展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6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