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走进地铁站,带你看百年前的ldq

在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及“5?19”中国旅游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广州博物馆和广州地铁联合主办的“指间的广州制造——‘广府旧事’通草画文化展”走进了广州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站台文化长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文化长廊里,60余幅广州博物馆收藏的通草画作品的图像构成一条“时空隧道”,带领市民“穿越”回到19世纪的广州,品味百年前的“老广生活”。

文化长廊里,60余幅通草画作品的图像构成一条“时空隧道”

接地气!

“19世纪广州城市名片”记录广府旧事

18、19世纪,在当时的世界名城广州,一种承载于通草纸片上的特殊画作“通草水彩画”出现了。这种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题材相当广泛,多为表现当时广州的市井生活风情和珠江风貌。虽然画作只有巴掌大小,却搭乘千帆万舸,漂洋过海,成为海外了解东方人情风物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东方明信片”。20世纪90年代,这些“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重新回归故土,成为我国了解和研究近代广州口岸和城市社会、生活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唤起故里人们对“广府旧事”的记忆。

自年以来,广州博物馆一直致力于通草画的征集、收藏、研究与保护工作,十余年来,已入藏19世纪通草画超过幅,题材之丰富及品级之高,在全国居于前列。本次展览就是从广州博物馆馆藏的这些通草画中,围绕“广府旧事”的主题,选取了60件“接地气”的图像,分为“活在广州”、“岁时节庆”、“传承与创新”三大部分,结合相关中外文献资料,以图证史、以史释图,向市民展现清代广州市井百态、居家生活、水城文化、节庆民俗等风貌。

在“市井风情”画册中,可见当时广州街头卖水果、鲜花、棉纱和蔬菜的各种小贩;在“各行各业”部分,打菜刀的、做木门的、织凉席的、做布鞋的等各色工匠劳作的场面栩栩如生;“岁时节庆”“婚庆嫁娶”等部分再现广府节日习俗,生动形象;“水上浮城”部分描绘的则是当年广州水网密布、船舶纵横的场景,其中既有外国商船,也有穿行于河涌之间卖菜卖花的小艇。这些画作忠实记录了一百多年前广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市民能够通过欣赏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城市的文化。

这种画作多为表现广州的市井生活风情和珠江风貌

非遗活化

萌娃画通草画表现今日广州

摄影术的发明,让外国商船能够采用其他方式将‘东方风情’带回西方,手工绘制的通草画也就逐渐衰落了。为了让它‘活起来’,自年开始,广州博物馆就逐步形成了‘通草课堂’的教育活动品牌。我馆不仅在重要展览或节日时积极举办各项活动来向公众科普通草画知识,还和越秀区少年宫连续多年共同举办了通草画主题教育活动,并与广中路小学、越秀区中小学校加深合作力度。年,越秀区少年宫与广州博物馆合作的通草画教育案例,被广东省博物馆协会评为‘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

在越秀公园站站台文化长廊里,专门设计了“通草画实物展示区”,选取广东省内唯一非遗通草画传承人苏昕及其青少年学生代表创作的通草画作品,展示现今通草画的传承保护状况与创新创作活力。

这些图片是越秀区第三届少年儿童美术日记画大赛获奖作品展暨通草画教育成果展的部分作品,展现了广州少年儿童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百年通草画技艺的追寻与传承。传统文化工艺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得到活化,使看上去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文物藏品,通过接地气的传播手段,渗透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越秀公园站站台文化长廊里,专门设计了“通草画实物展示区”

趣味打卡“画中人”

线上看展有奖拿

配合此次展览,广州博物馆还精心设置了系列互动体验,在地铁长廊内设置趣味打卡点,市民在观展时可与“画中人”同框,亲身感受19世纪广州地区的风土人情。此外,“通草画微课堂”将于广州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6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