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通草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我由于喜欢民俗画,看到这些通草画,感觉很有味道。
发个十来张给大家瞧瞧,中国的民间艺术确实是韵味无穷的。
通草又名通脱木,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薄而半透明,可以用来作画,所谓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这种材质上的水彩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这组图片显然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日子过得很闲适,琴棋书画,好不自在。不过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传世不多。近年来,通草画市场价格逐渐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起对外贸易,广州的资格很老,读近代对外贸易史,大抵都知道“十三行”的威名,论起对外开放的“辈分”来,广州是上海的老师。我年受广东省民俗学会萧亭会长之邀,首次去广州,广州人一早在茶馆里喝茶的情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回想起来,那种盛况仿佛就在眼前,文人与画家的生活,最开心的莫过于与良朋雅聚、相互切磋。如今,萧亭先生已经作古,我也许久未去广州了。这是题外的话。
还是说说通草画吧,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m以下向阳肥厚的封中,或栽培中于旋转中,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秋季选3年以上的杆株,割取合适的木茎,趁鲜切成段,用细木棍或圆竹筒捅出髓部,轻轻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难怪民间艺人要将它作为画画的底本,不知如今的广州还产这种通草画否?
今传台湾、福建石狮一带也有人在做所谓“通草画”,细看那已经不是画在通草纸片上,是一种类似草编的拼贴画,可能运用了通草的原料,看上去就像拼贴画,这与广州人当年的通草画也不能相提并论。草雕是另一种艺术形式,以灯彩闻名的四川自贡市的草雕做得很有味道,可惜没有实地看过,就不说了。
年12月29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