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近年来关于西游记作者的研究

摘 要:21世纪是中国《西游记》研究的黄金时代,承继前辈学人所开创的研究新路,在版本、作者、文本思想、艺术和学术史等诸多方面取得继往开来的新成就,仅从年至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3项,省级社科项目10多项,共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机构4个,从事研究的人物多人,更多的博士、硕士投入其中,外语类、翻译类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把《西游记》翻译作为其研究课题,涉及文学、历史、宗教、翻译、出版、艺术等多学科、多门类,开创了《西游记》研究新领域,预示着新一轮的研究正处于新的孕育期。关键词:新世纪;西游记;研究;述评;西游记探幽——西游真诠、西游原旨合刊内容介绍小说《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却被明清以来丹道学家视为一部“奇书”,认为丹道修炼理法和秘密口诀以神话故事的方式隐藏在字里行间。晚清丹家汪东亭推荐《西游记》是研究丹道必读之书,称赞“真正是道家第一部奇书,自成一家,真妙极矣。”“金丹一切,熟读《西游》者,皆可自通也。”“熟读《西游记》,一切火候功夫,无不俱明,这部书无一字祖述,真道家奇书也。”为了便于读者研究《西游记》中隐藏的修炼奥秘,现将《西游真诠》与《西游原旨》合刊出版。詹石窗:全真道人丘处机与《西游记》是什么关系?

  天历己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题词明·袁于令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匵,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游》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纚纚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幔亭过客《西游真诠》序三教圣人之书,吾皆得而读之矣。东鲁之书,存心养性之学也;函关之书,修心炼性之功也;西竺之书,明心见性之旨也。此“心”与“性”,放之则弥于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揆一也,而莫奇于佛说。吾尝读《华严》一部而惊焉,一天下也,分而为四;一世界也,累而为小千、中千、大千。天一而已,有忉利、夜摩诸名;地一而已,有欢喜、离垢诸名。且有轮围山、香水海、风轮宝焰、日月云雨、宫殿园林、香花鬘盖、金银、琉璃、摩尼之类,无数无量无边,至于不可说不可说。总以一言蔽之曰:一切惟心造而已。后人有《西游记》者,殆《华严》之外篇也。其言虽幻,可以喻大;其事虽奇,可以证真;其意虽游戏三昧,而广大神通具焉。知其说者,三藏即菩萨之化身;行者、八戒、沙僧、龙马,即梵释天王之分体;所遇牛魔、虎力诸物,即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之变相。由此观之,十万四千之远,不过一由旬;十四年之久,不过一刹那。八十一难,正五十三参之反对;三十五部,亦四十二字之余文也。盖天下无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记《西游》者,传《华严》之心法也。虽然,吾于此有疑焉。夫西游取经,如来教之也,而世传为丘长春之作。《元史·丘处机》称为“神仙宗伯”,何慕乎西游?岂空空玄玄,有殊途同归者耶?然长春微意,引而不发。今有悟一子陈君,起而诠解之,于是钩《参同》之机,抉《悟真》之奥;收六通于三宝,运十度于五行。将见修多罗中有炉鼎焉,优昙钵中有梨枣焉,阿阇黎中有婴儿、姹女焉?彼家采战,此家烧丹,皆波旬说,非佛说也。佛说如是,奇矣。更有奇者,合二氏之妙,而通之于《易》。开以乾坤,交以离坎,乘以姤复,终以既济、未济,遂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会归于《西游》一部。一阴一阳,一阖一辟,其为变易也。其为不易也,吾乌乎名之哉?然则奘之名玄也,空、能、静(净)之名悟也,兼佛、老之谓也。举夫子之道,一以贯之,悟之所以贞夫一也。然老子曰:“道生一。”佛子曰:“万法归一。”一而三,三而一者也。以“悟一”之书,告之三教圣人,必有相视而笑者。昌黎有云:“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孔子者习闻其说,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吾师乎,吾不知其为谁乎?若悟一者,岂非三教一大弟子乎!吾故曰:能解《西游记》者,圣人之徒也。康熙丙子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重刊《西游原旨》序道莫备于《易》,而《易》始于一画,是道之真谛惟一而已矣。一故真,真故一,天地以此位,圣人以此神,而其学天地圣人者,则必浑一与真于一心。一则勿二勿三,真则必诚必信,玄微毫厘之界,非虚无寂灭之教所能识也。余自束发受书时,窃见尧舜十六字之传,虽归于“执中”,实本于“惟一”。尝持此旨观二氏书,非执空之论,即着相之谈,惋惜者久之。数年前,游护国古寺,志永夏公出《西游》一册示余。偶一披阅,诡异恢奇,惊骇耳目,第视为传奇中之怪诞者;及评阅其注释,言言玄妙,字字精微,其间比喻,皆取法于易象之旨而成,始知三教同源之论,信不谬也。因询是书之由,盖作于长春丘真人,始注者为悟一子,而继注者则素朴老人悟元子也。夫真人本真以成人,即本真以著书。悟一子之注,固已悟真中之一,素朴老人则更悟真中之玄、一中之玄也。道之微妙,不如是阐哉?志永夏公不惮驰驱,越数千里,拜老人门下,携是书归里,意欲翻刻流传,俾学道者皆知正法眼藏。幸得诸善士乐助,勷成盛举。不独作者之心、注者之心,皆赖以长存两间,并使后之览斯书者,诚知道本于真,真本于一,而主吾心以宰之,则谓是书之为“十六字”也可,即谓是书之为一画也亦可。是为序。时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长至日吾山瞿家鏊撰悟元子注《西游》原旨序大道传自太古,问答始于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言简意该。由汉唐以来,神仙迭出,丹经日广,然皆发明微妙之旨,言理者多,言事者少。若是,既有悟者,即有昧者。长春丘真人复以事明理,作《西游记》以释厄,欲观者以事明理,俾学人易悟。后人仍有错解,不悟立言之精义者,是书行于世,意尚不彰。幸得悟一子陈先生作解注,详细指出书中之玄妙,奥义始明。然注中尚有未便直抉其精蕴者,亦有难以笔之于书者。今得悟元子刘先生《原旨》,其所未备者备,其所未明者明,以补陈注之缺,不但悟一子之注即成全璧,而长春真人之本意,亦尽阐发宣露无余蕴矣。使读《西游记》之学人,合而观之,一刹时间,爽然豁然,惺悟于二悟子之悟矣。予本世之武夫鲁汉,阅之尚觉开心快意,况世之文人墨士,阅之自必有触境入处。是二子之注,功翼《西游》,《西游》之书,功翼宗门道教。自兹以往,悟而成道者,吾不知有恒河几多倍矣。时在嘉庆六年岁次辛酉三月三日宁夏将军仍兼甘肃提督丰宁苏宁阿栖云山悟元道人《西游原旨》叙《阴符》、《清静》、《参同契》,丹经也。《西游》一书,为丘真君著作,人皆艳闻乐道,而未有能知其原旨者,其视《西游》也,几等之演义传奇而已。余于戊午之秋,得晤栖云山悟元道人于兰山之金天观,出其《修真辨难》《阴符》《参同》诸经注解,盖以大泄先天之秘,显示还丹之方。最后出其《西游原旨》一书,其序其注,其诗其结,使丘真君微言妙义,昭若日星,沛如江海。乃知《西游》一记,即《阴符》也,即《参同》也,《周易》也,《修真辨难》也。《西游原旨》之书一出,而一书之原还其原,旨归其旨,直使万世之读《西游记》者,亦得旨知其旨,原还其原矣。道人之功,夫岂微哉!一灯照幽室,百邪自遁藏。从兹以往,人人读《西游》,人人知原旨;人人知原旨,人人得《西游》。迷津一筏,普渡万生,可以作人,可以作佛,可以作仙。道不远人,其在斯乎!其在斯乎!时嘉庆三年中秋前三日癸卯举人灵武冰香居士浑然子梁联第一峰甫题悟元子《西游原旨》序尝读《庄子》“斵轮”之说,而不胜慨然也。圣贤四书六籍,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其为世所童而习、幼而安者,尽人而皆然也,顾安得尽人而领圣贤之精髓乎?审如是也,则龙门丘真人《西游记》一书,又何以读焉?其事怪诞而不经,其言游戏而无纪,读者孰不视为传奇小说乎?虽然,《庄子》抑又有言矣:“筌者所以得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得兔,得兔而忘蹄。”盖欲得鱼兔,舍筌蹄则无所藉手;既得鱼兔,泥筌蹄则何以自然?数百年来,有悟一子之《真诠》,而后读之者始知《西游记》为修炼性命之书矣。然其中有缺焉而未解,解焉而未详者,则尽美而未尽善也。晋邑悟元子,羽流杰士也,其于《阴符》、《道德》、《参同》、《悟真》,无不究心矣;间常三复斯书,二十余年,细玩白文,详味诠注,始也由象以求言,由言以求意,继也得意而忘言,得言而忘象;更著《西游原旨》,并撰《读法》,缺者补之,略者详之,发悟一子之所未发,明悟一子之所未明,俾后之读《西游记》者,以为入门之筌蹄可也。即由是而心领神会,以驯至于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焉,亦无不可也。岂必尽如“斵轮”之说,徒得古人之糟魄已耶?嘉庆己未仲春月题于龙山书屋皋邑介庵杨春和《西游原旨》序《西游记》者,元初长春丘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觔斗云可过;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盖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之三昧;四众白马,发《河》、《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门之妄作;穷历异邦,指脚踏实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尽性者必须至命;三徒归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当修性;贞观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东,贞下有还原之秘要;如来造三藏真经,五圣取一藏传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于此。其有裨于圣道,启发乎后学者,岂浅鲜哉!憺漪道人汪象旭,未达此义,妄议私猜,仅取一叶半简,以心猿意马毕其全旨,且注脚每多戏谑之语,狂妄之词。咦!此解一出,不特埋没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误后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游》为何书者,皆自汪氏始。其后蔡金之辈,亦遵其说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遗害尚可言乎?继此或目为顽空,或指为执相,或疑为闺丹,或猜为吞咽,千枝百叶,各出其说,凭心自造,奇奇怪怪,不可枚举。此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也。自悟一子陈先生《真诠》一出,诸伪显然,数百年埋没之《西游》,至此方得释然矣。但其解虽精,其理虽明,而于次第之间,仍未贯通,使当年原旨不能尽彰,未免尽美而未尽善耳。予今不揣愚鲁,于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细微解释。有已经悟一子道破者,兹不复赘,有遗而未解、解而未详者,逐节释出,分晰层次,贯串一气。若包藏卦象,引证经书处,无不一一注明。俾有志于性命之学者,原始要终,一目了然,知此《西游》乃三教一家之理,性命双修之道,庶不惑于邪说淫辞,误入外道旁门之途。至于文墨之工拙,则非予之所计也。时在乾隆戊戌孟秋三日榆中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西游原旨》再序《原旨》一书,脱稿三十余年矣。其初,固镇瑞英谢君即欲刻刊行世,余因其独力难成,故未之许。嘉庆二年,乃郎思孝、思弟,欲了父愿,摘刻《读法》并《结诗》一百首,已编于《指南针》中矣,然其意犹有未足也。丙寅秋月,古浪门人樊立之游宦归里,复议付梓;谢氏兄弟,亦远来送资。时有乌兰毕君尔德、洮阳刘君煜九、阳峰白子玉峰,一时不谋而合,闻风帮助。余亦不得不如其愿,爰是付梓。使初学者阅之,便分邪正,庶不为旁门曲径所误矣。时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春月素朴散人再叙《西游记探幽——西游真诠、西游原旨合刊》印刷完成,正式发啦!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美猴王的扮演者

六小龄童老师题词推荐

读《西游记探幽》窥得《西游真诠》探得《西游原旨》明彻丹道之真机踏入修仙之大门《西游记》是一部特殊的“丹经秘本”,曾得到大江西派汪东亭先生的高度称赞,推荐《西游记》是研究丹道必读之书,称赞“真正是道家第一部奇书,自成一家,真妙极矣。”“金丹一切,熟读《西游》者,皆可自通也。”“熟读《西游记》,一切火候功夫,无不俱明,这部书无一字祖述,真道家奇书也。”为了便于读者研究《西游记》中隐藏的修炼奥秘,计划将《西游真诠》与《西游原旨》进行合刊整理,重新出版。敬请诸位道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7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