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碗小面牵动一个城市的乡愁

二月湖水清,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家家春鸟鸣。春天的气息包裹着希望,吹面不寒……

渝菜有着“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说法。在大众层面,重庆菜中的泉水鸡、辣子鸡、青椒鸡、水煮肉、水煮鱼、豆花鱼等成为打卡重庆的必点必吃菜。而且很多店都直接以爆款菜命名。坊间有着“重庆菜一个菜火红一间店,一间店火红一条街”的说法,由此可见重庆菜魔法般的诱惑!重庆菜的麻辣鲜香令人荡气回肠,兴旺了店面,繁荣了集市。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重庆小面,因为“一碗面牵动着一座城市的乡愁”,“一碗面让人惦记一座城”。重庆中国烹饪大师、非遗南泉豌豆面大师舒家华为我们讲述重庆小面—南泉豌豆面的品牌传奇……

英国之行世界的小面

“重庆小面加入养生概念,配上经典川菜,去年在市场上卖到了元/位,高的甚至达到了0元/位。”重庆南岸区厨师协会会长、非遗老字号“南泉豌豆面”第三代传人舒家华道出了重庆小面火爆的市场行情。舒家华曾获邀前往英国表演重庆小面—南泉豌豆面的制作技艺,当时每碗面卖到了15英镑,还得到了伦敦市长的接见,老华侨天天来吃,吃到家乡味道,感动得流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麦是全世界厨师喜爱的通用烹饪食物,重庆小面在世界面食大全中占有一席之地,舒家华的英国之行让他用美食语言征服了海外食客。特别要向喜欢追根溯源的朋友普及的是,南泉豌豆面源自抗战时期杭州面食艺人到重庆避难时传过来的。

南泉豌豆面的历史

“敌后脊撑华夏志,三思能解国家忧。”南泉豌豆面的创始人,名叫杨海宁,他是抗战时期移民川渝的下江人,从16岁起,便在江浙一带做拉面,抗战爆发后,其与家人迁入四川泸州做小面生意,又由泸州到南泉安家。年,王运章和她先生杨海宁在南泉建文峰脚下开始卖面,由于水好、环境好加上技术特别好,其豌豆面在重庆家喻户晓。由于门店位置在南泉处,随着生意慢慢做大,客人纷纷把他们做的面叫做“南泉豌豆面”。久而久之,王运章夫妇经营的南泉豌豆面的所在地被大家公认为是豌豆面的发源地。年,17岁的舒家华作为退休顶替人员中的一个,顺利进入南泉豌豆面店工作。上班第一天,他便拜了王运章夫妇为师。年,南泉豌豆面店里麻豌豆供应吃紧。南泉是春游圣地,远道而来的游客吃不到可口的豌豆面,都遗憾而归。舒家华说,当年,得到群众反映,有关部门经过实地调查,曾专门为南泉豌豆面特批公斤豌豆。年南泉豌豆面最辉煌时修了一栋楼卖面,“每天销多斤面,煮面的锅直径一米二,每天要换3次水,有3张桌子用来打佐料,打好佐料的面碗重重叠。”舒家华是非遗南泉豌豆面的第三代传承人,在南泉豌豆面的传承和发展上,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自身努力的使然。“很小的时候,在店里跟母亲上班,帮忙跑腿,给客人加蒜,从早上忙到晚上,粘一身面粉,小麦的香味特别舒服。”舒家华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孩提时的豌豆面小店时代:“吃小面8分钱一碗,坐车一分钱,加上划船,两块钱两个人在南泉能玩到尽兴而归。”6年,为了重振南泉豌豆面的招牌,传承人舒家华邀请南泉饮食合作商店的领导及老同事,对南泉豌豆面进行品尝、点拨,大家一致赞扬“就是这个味道”,这句话为舒家华把南泉豌豆面重新推出江湖增添了不少信心。决定重塑记忆中“南泉豌豆面”这一老字号招牌,让重庆小面的传统饮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重庆小面—南泉豌豆面这个饮食文化的传奇一直流传。经过几年的酝酿,在培训了上千人厨师之后,于年开办了南泉豌豆面馆。年6月,南泉豌豆面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第三代传承人就是舒家华。年8月,重庆小面非遗大师舒家华作为重庆小面协会专家委员会发起人发起成立重庆小面协会专委会,为重庆上面提档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规划出台重庆小面的地方标准,助力大渡口‘小面产业园’建设。”据透露,还同期设立舒家华大师小面工作室,“未来重庆小面一定要按标准来操作。”舒家华的南泉豌豆面馆保留了传统河汤,并开发了以豌豆为特色的数十种适应现代口味的盖料。南泉豌豆面新店保持了传统特色:干馏干拌,颗颗翻沙,碗碗耙味。南泉豌豆面的发展自此引来高光发展时刻。“和螺蛳粉相比,小面的上桌速度更快,可以上规模发展,并走向世界。”据了解,舒家华大师力推小面产业化,担任了工厂的首席出品顾问,“将大家喜欢的重庆小面、南泉豌豆面批量化生产,让大家五十元能吃到七八种小面,满足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8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