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记文珍和博物馆长一起吃午餐人民资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51006/4705708.html

点击进入专题

年6月7日

天气:暴雨转多云。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4°。北风微风。

活动:上午去南海博物馆,中午在博物馆食堂吃饭。下午经潭门渔港,因休渔期市场全关,店面萧条。

南海博物馆外观远看据说像一艘船,停泊在琼海潭门千里渔港外,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但我们的车直接开到了博物馆园内,却错过了在最佳观景点看壮阔的外观。之后便一直在“这艘大船”的上下楼层各个房间上下进出,无数次走过据说为了防台风而镂空的高大的天井回廊,却只在若干照片中看到其全貌——无他,只因一整天都在博物馆里看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另有一句成语和“山中”有关,比较丧气,叫“如入宝山而空手回“,但我们今天却不是这样。虽然是周一博物馆的闭馆日,但这次全程都有章佩岚副馆长作陪,热情细致地讲解长达四小时,如此奇遇,收获之丰便难以胜数。光目前馆内陈列八个展览就去其六,分别是“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南方有佳木——海南黄花梨沉香体验展”“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而之所以最终割爱“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因已经非常仔细地看过了华光礁特展;而“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也因时间关系而被迫放弃。但好在博物馆门口就是渔港,此时正是休渔期,随时都能看到不可胜数的真正渔船停泊岸边的缘故。

章馆长毕业于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考古系,年大学毕业后即投入海南文博事业,第一站是位处海口五公祠左近的海口市博物馆,之后又在海南省博工作了整整二十五年,最后与辛礼学馆长一同挑起了共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重任。“这里从一个此前毫无基础也没有任何馆藏的新馆,变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只用了短短三年。”不过简简单单一句,背后却不知付出心血几多。那天大部分时候,章馆长只谈展品,对任何一个展馆的布展思路、前言结语措辞、海上堪舆图和说明性图片的选用,无不娓娓道来,将展品陈列的故事说得跌宕起伏,如临其境。华光礁I号的文物此前已见过不少,南海博物馆在品种方面并没有超过海南省博,布展方式却充分展现另一番气韵——或是先入为主的印象,总觉得此地布展虽也大开大阖,细节处却仍处处可以体现女性的温婉。

而女馆长的讲解果然也另辟蹊径,大概因为数件展品的陈列都曾经其手,因此讲解重点既是镇馆之宝,更多的时候,却是博物馆布展陈列用心之深。也让我第一次如此强烈直观地意识到,原来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陈列背后,都有无数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博专家的反复考证和优中取优,“往返葛藤,则万斟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一向自诩算得上半个文博达人,参观国内外博物馆无算,但今日的体验仍是得未曾有。听馆长讲解时,突然想到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书中离家出走的少年田村,也曾在有一天坐车来到一个特别的小图书馆,并认识了一位敬业的工作人员大岛。

“它同我知晓的任何图书馆都不一样。可是,既然特意找来,还是不能不进。”

“他不时突然想起似的用手一撩。衬衫袖挽在臂肘,手腕细细白白。眼镜框纤细精致,同他的脸形十分谐调。胸前别着写有‘大岛’字样的塑料胸卡。同我知晓的任何图书馆员都不一样。”

“这里和普通图书馆有所不同,”他说,“以特殊专业书籍为主。主要是过去的歌人、俳人等的旧书。当然一般性书籍某种程度上也是齐全的。不过特意从远处坐电车来的人大多是专门研究那方面文献的,不至于有人来看史蒂芬·金。你这样年纪的人极为罕见。偶尔倒是有研究生院的进修生来。对了,你是研究短歌或俳句的?”

……

我意识到这房间正是我长期寻求的场所。……那样的场所居然实际存在于某处,对此我还不能完全信以为真。我闭目合眼,大口吸气,于是它像绵软的云絮驻留我的心间。感觉妙不可言。

宾主尽欢。章馆长如一位最尽职尽责的女主人,一个一个展厅带我们前去参观,真正是如数家珍。而只要主人不送客,我们便也舍不得告辞。上午参观完后就在博物馆食堂用过丰盛午餐,下午接着再看两个小时,之后又被带到仓库看馆藏古玉和尚未登记入册的数百件国博赠品。这也是我第一次有幸走进一个博物馆的仓库,进去之前需先登记存包,再在两扇厚重铁门之间领略好一阵强风——带我们去库房的博物馆员珏琪说,这是担心客人身上有浮尘,因此例行吹拂。这体验也是“得未曾有”。

哪怕是最后一个听上去平平无奇的“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也在里面见到了美得让人屏住呼吸的象牙镂空雕花扇和反映当时广州十三行和清末民俗的数张清代通草画——所谓通草画,即广州当时一种画在通草纸上的外销画,学习西方水彩原理,题材则类似人物浮世绘,有官员、兵勇、杂耍、纺织、伎乐和其他本土风情,与漆器或刺绣一同远销海外,多为西方博物馆收藏。现今再重被南海博物馆购回,也算是百年奇缘。我虽在广州读了四年书,此前竟从不知道还有这等宝贝;更不要说“南方有佳木——海南黄花梨沉香体验展”“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两个沉香展的费尽巧思。前一个展体现此地黄花梨古来甚多,也曾被做成做犁木等民俗器物,又以实物与图文三茂的方式诠释了何谓“崖香十二状”:海口古称崖山,产沉香;而沉香十二状分别是青桂香、黄熟香、小斗笠、鸡骨香、顶盖、吊扣、虫漏、蚁漏、包头、树心格、马蹄香,展中用一张手绘图,生动展现了海南沉香的十二种成因和位置图,比如斗笠香就是沉香树木的枝杈部分受伤折断,真菌由外向内入侵后,在伤口处呈环状结项,最终形成了锥体香结的形状。树心格即树心香,则是说整树从树干到树枝结香。吊口又名树池,指的是掉在树身或树枝的创口结香。关于沉香,以前只知其名,今日方见洋洋大观。

而后一个展则与通草纸一样,花梨出琼岛,数百年后才重新归来,器物的往返因缘,实则反映了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变迁。此次展出的故宫黄花梨家具多是养心殿书斋用具——据说也是因为养心殿近日装修,因此南海博物馆趁机要求借展——而中间我最喜欢的则是一件明黄花梨衣帽架:最上有搭脑,最下有立柱,中有螭龙纹联三花版中牌子,造型简约典雅,正是王世襄书中写过最典型的明衣架式样,但以前去故宫看展也没有见过,竟在此地相遇。这衣架以最坚硬之木制成,却为挂搭最柔软的衣物而造,也算是书斋里最体贴日常的用具了。而细究其由来,此衣架先由明入清,再经民国乱世,新中国成立后仍居深宫,却又从北京一路颠簸回到海南,它一路见过的人世变迁,风情世面,大抵胜过在场所有人;饶是如此,在所有美好物件带来的震撼之外,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人。

既为殚精竭虑完成大众通识教育的布展者,也为历尽艰辛打捞沉船文物的考古人员,更为众多不辞辛苦耗时良久修补破损文物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章馆长介绍华光礁展出时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也足以让印象深刻:“我们馆那么多考古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整整当了三年海捞瓷的洗碗工,这些碗碟才能以如此面貌呈现人前。”似乎作为佐证,旁边还留了一个没有将珊瑚礁彻底洗去的碎碗。这当然也是我在别的博物馆里没有见过的:有的不光是巧思,还有对博物馆事业的自我尊重。

言而总之,这天因为章馆长,它之于我也成为了甲村图书馆之于田村的所在。除见识无数奇珍异宝,更有幸目睹一种巨大的职业热情和真正的爱,燃烧数十年而远未枯竭。参观之外,我们也曾有过短暂的交谈。

章馆长说:我本科导师一直很遗憾我没有继续搞学术研究,却去做了看上去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博物馆陈列……我说:考古是很伟大,但博物馆陈列却是直接面向公众的教育事业。有您这样的专家在这样的岗位上,是我们的福气。说完才意识到年逾五十的她穿着跟鞋已陪我们马不停蹄地走了四个小时了,但竟毫无疲态。她还说:“我看到有些游客走马观花,什么都没看明白,就特别着急,是我们陈列讲解得不好吗?……但是接待你们这样的客人我就很高兴。你们会和我互动,会真的想知道展品背后的故事。”萍水相逢,耽误她一整天,明日要离岛出差,今晚还需连夜赶回海口,最后却以如此朴实的话道出心声。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只突然想起大岛。大概也不会比章馆长回忆自己三十年前来到这片热土说得更好了:

“岛上的阳光晃眼,一如今天的阳光。……如果再回到五公祠,我会对着东坡先生的雕像微笑,道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因这句话,后来经过渔船林立的潭门渔港,再回望南海博物馆,就真的看到了一艘大船停泊的模样。船的心是人。而人心底,是大海。

责任编辑:章慧

本文来源:南海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8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