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蚊虫就会多起来,不妨试试用它来驱蚊,简单又有效
话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李时珍采药避雨来到一条小船上,老渔翁和他的两个孙子热情地接待了他。
老渔翁为李时珍端来吃的,李时珍也从包里拿出一壶酒,招呼主人一齐坐下共酌,交谈间,老人把自己知道的药物知识全告诉了他。末了,老渔翁想起一个问题,说:“我们这里还有一种草药,能治身痒、癣疮。”
李时珍问:“它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征呢?”
“这种草长在水上,离我们很近。”老渔翁笑哈哈地又说了四句话:“天生灵芝本无根,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根青青泛水面。”
在一旁大孙子听后说了一首童谣:“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最爱随风飘,江河都是家。”接着,小孙子也唱了一段儿歌:“有根不着地,有叶不开花。整日随风飘,四海就是家。”
“这三个谜语都是一个谜底,你们祖孙三人出题考我也!”李时珍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抬头看到船外,一种水草在风雨中依然团聚不散,飘飘游游,便指着船外说“就是它!”
它是什么?您能猜得出来吗?它就是“浮萍”。
浮萍,又称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一般生于水田、池沼或其它静水水域,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说起浮萍,我是有感情的。夏初时节,浮萍开始零星分布在池塘里,“天坛看星斗,散乱若浮萍。”可能就是描写此时的浮萍吧?没几天功夫,满塘都是绿油油的浮萍,村民们便捞回家喂猪喂鸭,每天都有人捞,可总觉得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似的,被捞走的地方很快空出一片水面来,第二天、第三天,再看又铺满浮萍。
小时候家里养鸭子,妈妈总会去池塘里捞回一大筐浮萍,给鸭子当食物,鸭子吃过浮萍迅速长大。在我的记忆里,浮萍除了是良好的猪饲料、鸭饲料外,它还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那就是可用来熏蚊虫。
我们都知道,每到夏天,蚊虫就会多起来,经常在室外小憩,往往会被蚊虫咬的遍体鳞伤。自古至今,人类同蚊虫的斗争就不曾停息,因此,民间也积累了很多丰富的驱蚊经验,其中浮萍驱蚊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宋代科技笔记《格物粗谈》中也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算是较早的“蚊香”了。但这个方子里有雄黄,焚烧出来气味臭秽,令人不悦。做成香囊,挂于床头,窗角,则可。
清代外治名著《外治寿世方》有载:浮萍15g,苍术10g,白芷6g,榆树皮40g,共研细面,冷水调成膏,密封静置2小时,取出摔打次,然后用挤香器做成线香,阴干,再放置月余,便可点燃熏香,用以驱蚊。
除此之外,浮萍还是一味很好的草药。《本草纲目》:入食入药,主治风湿麻痹,脚气,跌打伤损,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癜疯丹毒;《本经逢原》载:“浮萍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恶疾疠风遍身者,浓煎浴半日多效。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故能发扬邪汗。”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透疹。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发热而无汗,无其它合并症者可用。内服、外洗均可。
另外参考《外治寿世方》的说法,茵陈蒿或艾蒿中加入一些浮萍、藁本、樟脑、苦楝花、陈茶之类的药物,做成线香也可驱蚊。
陆游就有诗曰:“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
我也曾试过用艾草熏烟,感觉驱蚊效果不明显。细细思之,当是浓度不够。常见老人用茵陈蒿熏烟时,常常浓烟滚滚,蚊蝇遁走,但是人也被熏得够呛。
后来我们知道烟雾太浓了,对自己的呼吸系统有害,所以不会烧很浓的烟,是以感觉效果不明显。根据《外治寿世方》以配伍之妙,艾蒿中加入一些浮萍、藁本、樟脑、苦楝花等药物,不用浓烟滚滚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