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6岁的富察皇后,与17岁的乾隆大婚。可短短20年内,富察皇后9岁的大儿子,和2岁的小儿子,竟相继离世。
富察皇后,家世显赫,出生于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富察”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
所谓上三旗,分别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没有亲王,归皇帝直接统领。
她16岁时,凭借姣好的面容和良好的修养,公公雍正皇帝只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儿媳妇。而丈夫乾隆,更是将他治理天下的功劳,毫不犹豫地分给富察皇后一份。
富察皇后究竟做了什么,能让乾隆对其钟爱一生?
富察皇后,虽出身名门贵为皇后,可她却没有一点骄奢之气,是一位集节俭贤惠、聪明和人格魅力,于一身的好皇后。
她虽出身名门望族,却生性节俭贤惠。
在她做皇后的13年间,从不浓妆艳抹,甚至讨厌金银珠宝这一类的装饰。
每天出门,她几乎素面朝天,不怎么化妆,平日只以通草绒花,这一类的花草作为装饰,穿戴也是十分的简单。
据《清史稿》记载: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乾隆十二年秋,乾隆突然兴起,带着富察皇后外出打猎。
乾隆想起当年祖辈们,创建帝业的不易。对皇后说起,当年衣服袖子上的装饰,如果是鹿尾巴做的,就已经很好了,哪像现在八旗子弟,镶金戴银,浪费的没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富察皇后把这句话,牢牢得记在心里。
回到京城,她二话不说,亲手做了一个鹿尾巴绒毛装饰的荷包,送给乾隆。表示要跟乾隆忆苦思甜,不忘满洲的简朴。
乾隆拿着这个荷包,爱不释手,一直把它戴在身上。
试问一个能够在精神上,与自己进行交流的皇后,乾隆怎能不爱?
然而,富察皇后更是一个体贴入微,事必躬亲的好妻子。
一次,乾隆身上长了一个疖子,御医说需要静养天,每天换药。
富察皇后一听,当即把自己的备品拿到乾隆寝宫的外屋。
她深怕宫女们没轻没重,把乾隆弄疼了,硬是坚持亲手给乾隆换药,足足照顾天。乾隆气色如初,才搬回自己的寝宫。(《清史稿·后妃传》)
不止对乾隆如此,对于她的婆婆~老太后,更是无微不至。
其实,老太后出身低微,起初只是一名粗使丫头,即便当上太后,也没有改变她的本性,仍是每日大说大笑。
而富察皇后呢?
标准的大家闺秀,讲究笑不漏齿行不动裙。可以说这娘俩一起生活,有着很多大的难度。但富察皇后把婆媳关系处理得相当融洽。
考虑到太后的出身问题,她特别注意对太后的尊重。
凡是遇上太后不爱吃饭,她都亲手伺候,从不让宫女伸手;赶上太后闹小毛病,她都没日没夜地侍候在跟前,从不离开。
老太后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儿媳妇。这样的儿媳妇,又有哪个婆婆不喜欢呢?
除此之外,她还严于律己,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当起为乾隆,排忧解难的好臣子。
她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处理与各个妃嫔之间的关系,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从不让乾隆为后宫之事分心。
同时,她谨遵后宫不能干政的规定,常常从侧面去开导乾隆。
每当乾隆疲惫不堪,想放松时,她就当起开心果,拉起乾隆就跑,他们可以一起去策马奔腾,整整在马场疯玩一天,为乾隆卸去一身的疲惫;
每当乾隆心情烦躁,遇事不顺时,她就当起解语花。她马上能感受到乾隆情绪的变化,便化作一个知心姐姐,陪乾隆聊天,让他的烦闷得到释放,调整自己的情绪。
富察皇后的温柔,滋养着乾隆的内心,可以说富察皇后是乾隆心情的调节器,而这个时期执政的乾隆,也是宽大仁慈的。
只可惜天道忌全。
在富察皇后最幸福的时候,她的大儿子永琏,在9岁时病逝。好不容易7年后,才有了二儿子。
然而,这个儿子年仅2岁,就得天花去世了。
再坚强的女人,也无法面对两个儿子的相继离去,富察皇后也不例外。
表面上,富察皇后异常的冷静,像平时一样,可乾隆明白,她只是把悲伤都藏在了心里。
而此时,正值乾隆第一次东巡,为了让她散心,却没想成了夫妻二人的永别。
原本是一家人出门旅游,乾隆还和皇后一起陪老太后,登上泰山山顶,可就在这高兴时刻,意外还是来了。
回到济南后,富察皇后就发烧不止,她为了不给地方增加负担,坚持回京。
可登船的当天晚上,她就去世了。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驾至德州登舟。顷刻,皇后崩。
善良的富察皇后,在病重之时,还想着不为地方增加一点负担。
茫茫人海中,能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伴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一大幸事,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富察皇后,是他节俭贤惠、患难与共的好皇后;是他体贴入微、事必躬亲的好妻子;也是为他排忧解难的好臣子。
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又册立了两位皇后,并娶了很多嫔妃,可却再没一人,真正走进过乾隆的内心。